眼睛 流沙河这首诗中写的只是眼睛吗?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41:53

第一节通过(各种人的眼睛) ,实际是在表明(各种人的内心)
第二节通过(眼睛的矛盾),实际是在表明(内心的矛盾)

<<眼睛 >>
作者:流沙河
天真的眼睛到处看到朋友
阴沉的眼睛到处看到敌人
恐惧的眼睛到处看到陷阱
贪鄙的眼睛到处看到黄金
忧愁的眼睛到处看到凄凉
欢笑的眼睛到处看到光明

两支眼睛常常发生矛盾
一只太天真
一只太阴沉
于是眼前一片混乱
敌人像朋友
朋友像敌人

第一节通过(各种人的眼睛) ,实际是在表明(各种人的内心)
第二节通过(眼睛的矛盾),实际是在表明(内心的矛盾)
流沙河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诗人。四川金堂人。四川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
流沙河简介
作家简介: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饮誉海内外。10年前,先生突然“见异思迁”,弃诗而作文,鼓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拨弄出举世瞩目的一个大旋涡。近年来,突然又波澜不兴,一时间,文化人都在询问他的“流向”。蜀国的文学圈子压根儿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黄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让人心头搁不下的谦恭,消失了他兴之所至谈笑惊座的幽默。
先生已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