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否到了该出大企业的时期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2:18:51
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分析,谢谢。说得好可以追加分。

浙江企业出大企业、上大项目的时机已经到来。浙江企业不会也不应该仅仅是小企业的代名词。在未来的浙江企业中,仍会有众多的小企业,也会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大企业。这对浙江企业是又一大机遇,同样也包含着不少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从无到有不易,从小到大更难。如果说第一阶段成功概率是50%,第二阶段的成功概率可能不到1%。民营企业上大项目,比国有企业要谨慎、认真、负责得多,因为他们花的是自己的钱或自己承担了极大责任的钱。

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是以“小型”、“民营”、“低成本”和“劳动密集”著称的。所谓“小型”,不是一般的“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链条上的“小”,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出现的“小”,是面对“大市场”的“小”,众多的小企业合起来,可以做大企业的产品,而且可以比大企业做得更好,成本和价格更低。所谓“民营”,许多是家族式的民营,弟兄姐妹几个合伙办企业,在“匿名”的商业关系尚不发达的社会,以亲缘为纽带的治理结构毕竟要更为可靠,而且,以乡村邻里信用为基础的民间借贷,为浙江小企业构造了特有的融资渠道。而所谓的“低成本”,是建立在产业集群或“块状经济”带来的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基础上的,浙江的许多产业如袜子、领带等,产量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这样的规模经济在国外是无法看到的,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诸多标有“中国制造”字样产品的低成本是外国企业所不可思议的。至于“劳动密集”,除了浙江人和在浙江打工的外地人的“苦干”外,更多地体现了“巧干”、“能干”的成分。浙江企业的这些特点在过去是优点,现在是否还是优点呢牵笔者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浙江企业的这些特点仍然是优点。浙江企业的经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欧洲的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的经验都一再证明,和“大”不一定强一样,“小”不一定弱,特别当众多的小企业以产业集群方式出现后,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显著效率优势的产业组织方式。值得提出和引起重视的是,浙江企业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出大企业、上大项目的时候了。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中国经济和浙江经济的发展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首先是浙江企业已经渡过了它们的初创期。尽管所有的小企业不可能都成长为大企业,尽管我们强调小企业同样是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形态,但当渡过了初创期后,在众多小企业中生长出若干大企业,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与小企业的数量相比,这样的大企业可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