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登绝顶我为峰为话题的作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2:03:50

山登绝顶我为峰

金秋十月,重阳将至,望着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山,山上酡红醉”的美景,不禁深深陶醉于眼前这番乐境。于是怀着一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心情,再次去登朔山。

山间的秋林映着落日,再加上叶子经霜的素红,显得格外凄楚而艳丽。真佩服那些画家,也只有他们才能调配出大自然中如此美妙的色彩。秋风爽利地轻轻拂过面庞,夹着几分树枝泥土的清新,沁人心脾。想必孟浩然秋登兰山之时“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就近乎于此种意境吧。

站在山巅,眺望四周,到处是奇松怪柏,怪石磷峋,如同一种情绪,从遥遥上古而来,完全是一派道家风骨,那么宁静、坦然。对它们来说,日月星辰也好,风霜雨雪也好,同是一件衣裳,它们看尽了沧桑,已与天地融为一体。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纷扰扰的时代,于匆忙中,于浮躁中使心境能有片刻的悠闲宁静,岂非乐哉?真想做一棵古树、一块磬石,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贴近自然、亲近自然。

眼前是朔山的松柏参天,山下则是北川河的波涛拍岸,不由想起杜甫《登高》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再望望对面的牦牛山,颇有一番“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的气势。

于是自己质问自己道:“为什么要登山?”记得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曾经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简洁而又坚定地答道:“因为山在那里!”多么富有力量而充满豪情壮志的回答,人往往是这样,并不是为了实现什么而去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心中的一份信念,一股力量,不是为了征服高山,而是为了征服自己。“接连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勇敢地攀登,才能看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景。“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永远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苍天为岸,没有边界,人生走到山峦的顶峰,并不是一种夸张地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我自己成为山顶上的一座峰峦。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伏尔泰、马克思、爱因斯坦……这些令万人敬仰的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一种伟大的人格。当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