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路军进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24:45

八路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路军”,至少从名义上说属于“国军”战斗序列;类似的情况还有新四军。解放战争爆发后,这些人民武装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军”则是指蒋介石反动派的武装力量。这样,《八路军进行曲》自然而然就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因为“八路军”改名为“解放军”了,军歌自然也跟着改名了。

“诗言志,歌永言”。抗战时期,承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抗争的怒吼,一首首不朽的战歌在血火中诞生。

铿锵战歌,鲜血谱就。这些响彻神州的歌声是冲锋的号角,是奋战的鼓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直到今天,每每听来依然令我们热血沸腾。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