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9:45:41
在看庄子的哲学经常看到庄子形容孔子是世界上最大的伪君子,但是看到一篇他说:他要求人们磨去棱角,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但他又说要和世界保持距离,这样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为什么这样总让我感觉有点伪君子的成分呢?言行不一了。

庄子以老子思想为蓝本,开创了新思,如果说老子是假无为的话,庄子就是真无为,他说的融入是融入社会,而保持距离确指的是整个世界,这样才会看清世界,他提倡清净自由,自然会对孔孟思想产生抵触拉,儒家讲究"天地君亲师,把人用礼仪束缚。两家自然不对头拉,

他们所属的时代不一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他们共同认可的人生观。庄子处在战国时期,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更好的融入那个世界,外化而内不化,生命有所坚持而生活随遇而安。孔子处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的人比较讲究礼仪,孔子有推行自己天下大同思想的社会基础,谈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家文明讲究入世,重伦理,人事,实践,教育。而庄子是道家的,道家讲究出世,无为而治,这点恰好与儒家相反,所以庄子说孔子虚伪。正因为道家的与世无争,才要磨去棱角,和世界保持距离是出世的表现。

庄子的人生观主张出世修身,我不是很喜欢,不过可以肯定庄子的修为境界是很高深的,需要仔细体会才行。

这是入世和出世两种状态,所以不一样,如果入世,那就清淡,不争,没有棱角,如果出世,就与自然为一体,远离尘嚣,这是庄子自然无为反礼教思想的两种情况的表现形式,没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