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后感,急,300字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4:03:48
马上就要用的!!麻烦快点!!谢谢啊 ~~·

1200多年前,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流落到四川,在成都市南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在此住了四年时间,写了二百多首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作于公元761年秋,是诗人一家窘迫生活的真实写照。诗全面叙述了风雨飘摇中的草堂境况后,推想出“天下寒士”的悲惨生活,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按照传统中国文人的生存习惯,在自身难保时本该独善其身,诗人却偏要“穷则兼济天下”。由此可见杜甫人格之高尚。
在古今中外诗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杜甫,最同情的也是杜甫。他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心想走“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可惜生不逢时,空怀报国大志,一生悲苦到不仅在四川成都只有茅屋,而且甘肃成县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因饿寒而死。从小到大,杜甫在我心中的印象也一直在改变。
孩提时,读他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读出的是一位快乐的诗人。
如今,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读出的是一个悲苦的诗人。
和一位人格高尚、让人崇敬的平民诗人。

建议还是自己写吧,这种语文的阅读训练还是要多做的,给点建议
杜甫的这首诗里面包含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可以就某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慨,可以有感于大诗人杜甫晚年虽然潦倒的生活却洒脱的人生态度,可以有感于杜甫关心黎民包容天下的胸怀,可以有感于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秩序和百姓的生活等等。只要抓住一点写,就行了,读后感一般只要在诗中找到切入点,然后分析并发出感慨,再联系实际,再总结观点即可。篇幅未必要多长,也不需要面面俱到。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我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