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而不是“不管四七二十八”或“不管三五一十五”或别的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34:14
总这么说,也听别人这么说,忽然就想问问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参考资料:http://www.qxw.2156.cn/book/7/17/102.html

词 目 不管三七二十一
发 音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 义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 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近义词 不问青红皂白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不顾一切
英文:no matter what others may say
日文:しゃにむに,一切(いつさい)顾(かえり)みず
法文:advienne que pourra
德文:koste,was es wolle
俄文:несмотря ни на что
“三七二十一”是珠算乘法口诀,宝应话中,在其前面加上“不管”,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含有不管好歹,吉凶为何,偏要干一干,试一试,碰一碰的意思。这里有个战国故事:当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与张仪主张的连横事秦针锋相对,苏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