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泉州鲤城新华中心小学怎么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51:21

特色学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显示出特有的令人神往的光环,蕴含着不尽的能量。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最大程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我们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依据。将蕴藏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等转化为对课程资源的创新与开发过程,是我校教师追求卓越和专业成熟的能动过程。
  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以"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以是否能够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要求为检验标准。它对教师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怎样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怎样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具体做法如下:
  1、学校文化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就是一笔丰厚的课程资源。2003年是我校建校95周年校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满怀激情投入到联络校友、搜集资料的活动中,通过广泛的宣传、多方的调查,丰富的校史知识浮出水面。学生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受,母校的形象在他们眼里越来越高大,他们深为自己是通政学子而自豪。教师和家长也感慨万千,认识到学校近百年发展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生动教材,值得再下工夫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家长渴望、教师的感慨,引起校领导的重视。于是,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学校正着手研发《通政学子》校本课程。
  2、地方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学校紧紧抓住家乡泉州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组织三十多位教师,并邀请市文联陈瑞统、吴沪生、任越,市音协施定其,市美协罗立人等知名作家、作曲家、画家,又得到市委宣传部提供的十八景摄影图片,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编写了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泉州十八景》。这本教材融语文、音乐、美术于一体,集语言的优美,歌曲的情韵,绘画的灵秀为一身,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为此,5月19日上午,鲤城区政协委员特地到我校调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对《泉州十八景》一书极为赞赏,观摩了由赖亚蓉老师执教的校本课程《泉州十八景》中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开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