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传统艺术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2:58:48
我知道的只有剪纸,皮影戏等,还有哪些呢 ?

列出三样,吹糖人,天桥八怪,京音子弟书

糖人
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糖人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手艺人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因加入颜料或色素而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偏冷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为勺形和铲形。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如今出于卫生考虑,人们购买糖人更多地出于观赏目的而非食用,任其久置变黑变质。

过去的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制做糖人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糖人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天桥八怪
天桥八怪指的是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活跃在北京天桥地区进行民间曲艺表演的八位著名艺人,自清初迁汉令之后,天桥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民间娱乐中心,这里遍布茶馆酒肆,活跃着各种行当的民间艺人,其中不乏拥有独门绝活者,人们遂将那些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艺人归纳总结出来统称为“天桥八怪”。从清末到民国末期,不同的时代天桥八怪的具体含义也有所不同,前后一共出现过三代天桥八怪。到1949年之后,随着对天桥地区的整顿和改造,这里不再是北京的娱乐中心,也就再也没有天桥八怪了。

子弟书
子弟书又名清音子弟书、子弟段儿、弦子书,是一种流传于京津和东北地区满族人口中的曲艺形式。子弟书多由一人表演用三弦伴奏,只唱不说,音调和缓、低沉、肃穆。子弟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清光绪年间逐渐衰落,在民国年间唱腔失传,至今仅仅有五百余篇唱本存世。子弟书对中国北方曲艺产生了极大影响,包括单弦、京韵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