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诗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18:22

画竹多於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郑板桥的诗歌(包括词、对联)的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去山东做官之前、山东做官期间、山东罢官后回到扬州卖书卖画三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诗歌反映了不同的人格内涵。早期诗歌,如《沁园春 恨》中写道: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一反 “温柔敦厚”、“发乎情而止乎礼”的儒家诗教传统,以直露的方式,大喊、大叫、大骂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真切的爱与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一枝一叶都关系著民生疾苦,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这位百姓的父母官那心系人民的忧思情怀,郑板桥是有著深刻的民本思想的。可正是这样一位以廉正爱民出名的官员,却因为其耿介、狂放不羁的品格惹怒上司,被罗织以开仓放赈账目不清的“贪污”罪名免官。“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是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临行前作的画,借竹抒发了他那与前贤看齐,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同流合污而宁愿弃官为民,淡泊名利,自食其力,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另外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三两枝坚挺瘦劲的竹子,挺然屹立於石缝中,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决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其他诗歌如《墨竹图》题云:“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另一幅竹图题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里长精神,清香一片萧萧竹,裏面阶层终绝尘。”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体来讲,前人以“真气、真意、真趣”评价郑板桥的诗歌品格是有道理的,尚“真”是他诗格和人格的鲜明特点。

二、郑板桥的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