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与智谋有关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8:58:11
~~~~~~急用!!!~~~~~~~~
最好是调虎离山,打草惊蛇之类的那种!!!~~~

我这里有几个。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李广装死,痹敌逃生
汉武帝即位后,李广调任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从卫尉转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并讨伐匈奴。因为匈奴兵多,所以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李广也受伤被俘虏。匈奴兵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着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行走十余里,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猛地挣脱出来,飞身跨上那匹快马,匈奴少年猝不及防地被推下马,弓箭也被李广抢走。李广调转马头向南疾驰,匈奴几百名骑兵紧追不放,李广边逃边射,跑了数十里回到了汉营。至汉后,削官为民。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笙磬同音”,原是《诗经》中的一句,这里借来比喻两个人彼此齐心协作,好象笙、磬两种乐器和谐地合奏一样。

关于智谋,永远是传统而又新鲜的智慧行为。
说到传统,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