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伤南浦草,人采北山薇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7:19:34
这里为什么要说南蒲草,北山薇?它们是特定的名词,专门指某种草,某种薇吗?

先说“草”。南唐后主李煜《清平乐》词有句:“离恨恰如香草,更行更远还生”。这说明,在古人眼里,离愁别恨至少在“更行更远还生”这一点上与香草相仿佛。这样,他们才褫相祖述地借草咏别。在借草咏别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或许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行卷之作。据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曾以此诗谒顾况而得以在“米贵”的长安由“居不易”到“居易”。可知它是何等富于艺术魅力。全诗八句,前六句咏草,后二句咏别,似乎重在为草传神写照;其实,咏草的笔墨虽多,其作用却只不过是布置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萋萋,景色殊为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是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又是多么容易令人即目兴感、触景伤怀啊!“萋萋满别情”,在作者看来,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离愁别恨。这正是诗中所有咏草的笔墨的最终落点。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咏草而执著于其生生不息的活力,用笔灵动,意境浑成。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更是卓绝千古。这是诗中的例子。词中的例子如宋代韩缜的《凤箫吟》:“锁离愁,连绵天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车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山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裀。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草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不仅通篇写草,而且始终把草当作离恨的象征而进行多侧面的刻画,因而被公认为是咏草的典范,恰如周邦彦的《兰陵王》被公认为是咏柳的典范一样。作品一开始便揭出别离主题:连绵无际的春草锁住了连绵无际的离愁。著一“锁”字,便使本不相干的春草与离愁联系在一起。接着引出不堪离愁折磨的闺中少妇。“暗送”二句笔意相关:既是摹写闺中少妇伤别的情态,也是对春草进行艺术造型——春草沾露欲滴,征轮碾过时露珠纷坠,宛若哀哀泣别。然后又用“远水孤云”渲染草天一色的凄迷景色,而以闺中少妇的登楼望远之态收束上片,点出那连绵不绝的春草乃其眼中所见。这就难怪它会深染离愁了。过片“销魂”二字承上启下,是通篇精神所在。“池塘”以下数句暗用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仍由春草加以生发:当年,别后重逢,携手漫步于芳径,惹得嫩绿的春草微萌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