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平均工资你们怎么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1:19:50
舒圣祥:明知平均工资失真为何还这样统计
2008-10-30 3:58:20 舒圣祥 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10月29日宣布,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731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3056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北京(39663元)、上海(39004元)、西藏(32436元)位列前三位。

每次统计局一公布平均工资,接着便是质疑数据失真的一片争议,这次也不例外。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为何如此偏离公众切身感受?对此,统计专家非常清楚,赶忙向公众解释说一是因为所公布的数据是“平均数”,二是因为统计口径上不包括私企员工和农民工。

有网络民谣曰: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这种在收入差距上不做任何区分统计的简单平均,本身已经毫无科学性可言;加之在统计口径上又不包括基本处在收入水平最底层的私企员工和农民工,“顶级富人参与平均、底层穷人不参与平均”的平均工资,无论在任何经济困难时期大概也会呈现出可喜的大幅增长状态。

依据不同人群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做更为细致的平均工资统计,其实纯粹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将私企员工、农民工的工资数据纳入统计,事实上工作都已经完成,却因为“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而没有向社会公布。

现在的情形就是这样的:谁都明白统计平均工资的巨大漏洞在哪里,谁都知道现在的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严重偏离公众感受,但这种失真的统计工作却照旧进行不误,并且乐此不疲地接连公布“成果”。我们想问的是:明知失真却照旧统计不误的平均工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数据反映社会现实,还是只为了要一个好看的数据?

原本十分严肃的平均工资统计,公众却必须以娱乐事件的眼光来看待,这既很无奈,也很无聊。我们理解,统计工作应该是很辛苦的,但辛苦工作换来的如果只是一种“数字上涨、感觉没涨”的普遍质疑,统计专家还得一遍又一遍向公众解释“为何感觉不到涨工资”,那这项统计工作的意义是需要打问号的。尤其是,依据这样的统计数据来指导决策,是很容易误事的。

知道不足就应该马上改进,知道了统计漏洞就应该马上着手改革,这才是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这不是统计失败,也不是统计数据失真!按照我们统计的计算标准,何谓平均?平均就是总数除以参与核算的总人数!如果不把你的工资算在总数里面,你就不参与平均.但是如果把你的工资算入工资总额,那就要把你加入总人数之内计算平均工资!
计算平均数时有这么一个定律,往往高工资的会摊日低工资,而低工资的人则会增加工资收入!当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贫富差距过大,或者一大部分的钱在少数人的手里,这时平均数就会失去相对的意义!这时就要做更深一层次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中国特色

哥们 省省吧 那是糊弄人的
我们这山东鲁西南地区 有俩大厂的员工能拿到1800 但是在里面还不如牲口
一般上班的 一般才800块钱 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