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 小日本没有打进陕西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0:26:13
抗战期间 小日本没有打进陕西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认为陕西是抗日中坚——中共中央所在地,而西安是张、杨逼蒋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打下陕西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致命一击。
趾高气扬的日军迅速推进到陕西东界的黄河东岸,但一看黄河,为之失色:世界上竟有这样雄伟的河流,太可怕了,他们不得不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日本不过是一个狭长的岛国,最长的河流不过300公里。日军在黄河天险面前无能为力。

从1938年到1939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大小20多次的渡河战斗,都遭到迎头痛击。直到1939年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根据地,日寇再无力西顾了。陕西能够不被日军占领,黄河的作用不可轻视。

黄河从府谷向南到韩城禹门口,是奔腾在陕西、山西间的峡谷中,一泻千里,从天而降,吼声震动,力冲万钧。壶口之险飞鸟罕至。

黄河在禹门口,猛出峡谷,一展数十里之宽,如海如潮,泥潭、沼泽四布,流向深浅莫测,从古至今为军渡之大忌。1939年被我军俘虏的曾尝试渡河的一名司号兵山田说:“船到河心,每一个浪就是一座大山,船过了一个浪头,我们都吓得一脸煞白,全身发软……”
1938年后,随着华北敌后战场的战火日趋激烈,日军再也无足够兵力进犯陕西。

是的;
当时日本未能踏入陕西黄土地,主要原因:
1,第一是陕西军人、与山西、河南等地军人的联合英勇奋力抗敌所获;
2,第二是陕西东部特有的天险,有效阻止了日本铁蹄践踏进入陕西人民的土地;
3,陕西东部天险:第一是潼关、第二是秦晋大峡谷黄河;
4,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