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劝降洪承畴的事情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2:08:46
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正史或者十分接近历史。

关于孝庄太后劝降洪承畴,在正史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只在野史、传说、影视剧中出现过。

其实推敲想想,事情届不像真实的史实。

孝庄太后是在蒙古草原上长大的,自小所用的语言肯定是蒙古语。嫁给皇太极后,语言就要改成满语,在她的生活圈内,汉语好像不太用得着。而洪承畴,是事会说蒙古语或满语,这个就不太清楚了。

从洪承畴投清以后,把担任的官职,似乎也不大,给人不是没有他就地球不转的感觉。

再者,在男权的社会中,女人从政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历史舞台中,孝庄真正能够在政治中有所表现,好像是在她的丈夫皇太极死后。

而洪承畴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他被俘后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房屋梁上的灰尘落在他肩上,他会很仔细小心的拂去,怕身上的衣服给弄脏了。大家想想为了一件衣服,还很爱惜,对于个人的生命是不是会更加爱惜呢!

正史没有记载,野史上有。
在劝降明将洪承畴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作为大玉儿第一次的政治生涯,我个人相信有这事。楼上说孝庄满口满语,但孝庄并非满人啊?为何只会满语?
作为蒙古族的贵族,孝庄应该懂满、汉语。

再者,蒙古族并不想汉族那么保守,女子都比较开放,因此,我相信孝庄能去劝降洪承畴,但是否以色象勾引,这点恐怕无法证实。 洪承畴毕竟是大明王朝举足轻重的将帅。皇太极利用大玉儿极有可能。
再者从后来孝庄在清政坛上的作用,也可以证实这点。
但因为进入中原以后,受中原礼教的影响,怕皇家声誉受损,因此在正史中不提此事。
庄妃劝降洪承畴纯属戏说

原因有五。首先,文献没有记载。这么重大的事情,满文文献、汉文文献,朝鲜文文献,没有记载,经典没有记载,档案也没有记载,可以说,没有一条文献根据;第二,违反后宫制度。后宫是有制度的,皇帝的爱妃怎么可以一个人出了宫,到俘虏将领的囚所,这是说不通的;第三,安全没有保障。庄妃当时已经有了儿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太极的儿子很少,个个视为珍宝。庄妃离开了皇宫,离开了儿子,单独一个人,也没有警卫,到洪承畴的囚所,洪承畴当时下决心绝食,要死,要殉大明皇朝。如果一个爱妃单独到那儿去,出了闪失,责任何等重大呀;第四,以身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