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18:53
如上。。。。。。。

1.河网密布,纵横交错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水流平稳,航运条件优越.
3.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
4。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河网
5。.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6.和纵列分布的铁路网互补,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7.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地区,沿海地区,航运需求大.
长江是我国通航里程最长,吨位与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万吨轮可直航南京(乘潮),5000吨级的可达武汉,2000吨的可到重庆,且三峡工程完成后还可增加。这不仅在我国绝对第一,而且在世界大河中而少见,故称“黄金水道”。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历来就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内河航运体系。但在修建三峡大坝以前,宜昌至重庆航道仍然处于航行条件极为复杂的天然状态,水流湍急,险滩密布,仅可通行1500吨级船队。
据统计,在上述长约660公里的航道上,共有滩险139处。此外,沿线还有27处不能夜航或只能单向夜航的河段。尤其是下川江河段,航道年单向通过能力仅1000万吨,抵不上一条江南运河的货运量,大大制约了“黄金水道”运能的发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南地区对外物流交流猛增,原来川江的航运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地处葛洲坝上游的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将渠化下川江,全面改变川江航运条件,航运效益十分显著:
——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到重庆,形成深水航道,平均水深为70米,最大水深达170米,水库平均宽度约1100米,比建库前航道宽度拓展约1倍。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可使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保证了万吨级船队从武汉直达重庆的通行,使这一航道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1亿吨。
——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每马力拖载量提高近10倍,船舶运输耗油量降低70%,综合运输成本降低35%~37%。
——有利于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天然情况下,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米以上,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三峡工程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