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铲除异姓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15:14

异姓王多有兵权,多少是个威胁,有的对刘邦并不是完全忠心。
一些刘邦安抚不当的将领很容易去投靠那些异姓王。所以为了铲除隐患,巩固政权,铲除了异姓王。

刘邦开国封的那些异姓王里,基本都是他暗在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从别人那里争取来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都是军事大才,是刘邦当年用王爵笼络来的,天下安定后自然要清除,赵王张敖,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都是原来的诸侯王,也不能算刘邦的老臣下,淮南王英布,是项羽旧将~也是著名猛将,刘邦能放心就怪了,英布自己都不相信刘邦能放过他,自己就反了~~再者异姓王这种重爵,本来就是树大招风,容易让老大不放心(当时的“王”是很猛的啊,就跟周朝是那帮诸侯差不了太多,就是个小皇帝),就是晚一些的燕王卢绾,是在臧荼灭后被封燕王的,他是刘邦的发小,是铁哥们,没当了几年燕王,铁哥们可就翻脸了,被灭~~~~在经历了春秋战国后,所有的君主都不在放心什么王了,连本姓的都被大大削弱了,逐渐王爵就从小皇帝变成个吃干饭的了,整个封建时代的两千年,除了那些乱世,只要是中央权力未倒,异姓王就难以存在,就算被封,也很少有好下场的,印象中就只有郭子仪(汾阳王)算是个善终吧

当然是为了维护刘姓江山了

铲除异姓王的背景:

封异姓王这是汉高祖刘邦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统一集权的措施。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笼络部下,争取支持,孤立和打败项羽,陆续封了一些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是刘姓宗室,故称为异姓诸侯王。如韩信在平定齐地后、请求立为假王(暂署为王),刘邦为了笼络他,就封他为齐王。后又封英布为淮南王。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对诸侯王的封国作了调整,如彭越封为梁王,齐王韩信徙为楚王等等。当时异姓王有7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铲除异姓王的原因:

这些异姓王的封国跨州连郡,占据了战国时东方六国大部分的疆域,又握有重兵,是西汉中央政权的巨大威胁。刘邦与异姓王之间的矛盾经过一段酝酿,终于爆发。汉高帝五年(前202)七月,燕王臧荼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镇压。九月,俘臧荼,随即封卢绾为燕王。六年十月,有人上书密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以巡游云梦为名,通知诸侯在陈聚会,乘机囚韩信回长安,取消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