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水边的阿狄丽娜》和《致爱丽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5:03:11
好郁闷!老是搞错。

两首曲子都是 献给女孩的歌,所有你听起来有相同的感受也难怪,但是两者区别还是很大,我认为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要优秀得多: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钢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苔莱塞·玛尔法苔伊的十七岁少女所作。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C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6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而构成一个表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水边的阿狄丽娜
  英文名:Ballade Pour Adeline
  也称:致爱德琳的诗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一首钢琴曲
  水边的阿狄丽娜是保罗尚勒维作曲。也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成名曲。
  作者是赛内维尔(尚勒维)<奥>
  克莱德曼只是演奏成名而已
  巴黎郊外的一个小镇,塞纳河从巴黎市区缓缓流出,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1977年某个秋天的傍晚,23岁的克莱德曼漫步在塞纳河的岸边,他已经为一个电视的配乐烦恼好几天了,今天,他暂且抛开工作,让美丽的塞纳河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宁静的心灵。一边散步,一边欣赏塞纳河的风光实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远处,可以看到晚霞照耀下的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中处,河对岸的法国梧桐树叶已开始变黄,秋风把梧桐树叶吹的沙沙的响,近处,走在这片宽阔柔软的草地,心情格外舒畅。克莱德曼就这样走走停停,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已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当中。忽然,一个女子映入他的眼帘,一头长长的秀发,清丽脱俗的气质,半蹲着,迎着晚霞在河边洗着纱布,动作是那么的优雅,姿势是那么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