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崇焕没有千里勤王那会这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6:03:12
我有个想法,就是如果当年皇太极率领的八旗铁迹通过长城偷袭掠夺北京时,袁崇焕没有采取千里勤王的做法而是留小部分部队保卫山海关,率领其手下和大部队倾巢杀入后金的首都沈阳。我想到时候就算皇太极知道了,占了山海关,那又这样呢!到时全国各地的勤王之兵都可能赶到,把山海关围他个五,六月。这样就算皇太极不死也投降,那时还会有他们问鼎中原的份嘛!!
我想那时是袁崇焕实现五年复辽的最好时机,但可惜了。我想他错就错在不应勤王。这样也就不会有惨遭千刀万剐,也就不会死无全尸了。
不知各位有何看法??尽请道来。谢谢!!!

兵法有云:攻其必救。皇太极知道北京是袁崇焕必救之地,所以他敢肆无忌惮的倾巢而出.同样,袁也很清楚,沈阳根本不是要地,以劫掠为生的鞑子大军没有达到目的决不会撤,就算打到兴京老巢也威胁不了皇太极,没有文化沉淀的城市都可以当作弃子,只有军队还在,袁能打下来也未必能守的住,迟早还能拿回来。至于山海关,既然入关不用过山海关,回去的时候为什么又非要打山海关呢?只有消灭其主力才有可能加快平辽过程,袁选择在北京城下决战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战略方针,也是唯一的机会。可惜为时以晚,纵敌入京的大罪已经坐实,崇祯已经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袁崇焕不去千里勤王???
跟你这么说吧,即便你说的都成立.
那到时候他千刀万剐,也是躲不掉的了.
明末奸臣当道.
你认为这些奸臣会给袁崇焕回京解释的机会吗?
他们只会对皇上说,袁崇焕不听勤王之命,不顾及皇上生死,必有不臣之心.
甚至可能说他当时是去投靠皇太极。
以崇祯的性格,袁崇焕还是必死.
之后明朝动乱,还是回会被灭.

一段历史的大格局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的.
有时候看上去是一个决定改变了一切.
但往往实际上是当时的种种因素,让人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

胡乱写的一点东西,只当娱乐.

在研读历史中,不应该用【如果】。

你说;【如果袁崇焕没有千里勤王、、、】

那么我就会说;【崇祯以拥兵自保、不顾社稷之罪将其赐死】

历史中的人物不能用【如果】去解读,他们的品格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归宿。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你可知道他那9000轻骑从山海关跑回北京,一路上有4000人掉队,到了城下和清军作战,看他兵少,人家根本就没倾巢出动,说是10几万8旗兵,哪有那么多,满州全部兵力当时也不会超过8万,跟他打的不会超过3万人。就是这样,他那5000骑兵刚一接触,就又有3分之1临阵脱逃。
真正能打的是满桂,还有京营的兵。

1,你连最基本的明末历史都不了解
2,你十分天真和幼稚(恕我直言)
3,你这个战略思想很扯淡,京城是政治军事重地,怎么有放弃不理的念头?并且后金是从袁崇焕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