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那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9:14:52
我国的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作物?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通常要种植一些抗、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如谷子(粟)、糜子(黍)、青稞等禾谷类作物及甘薯、马铃薯等块根、块茎类作物,湿润地区则多种植喜水性的水稻、小麦等作物。半湿润地区则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油菜等作物都可种植。

干旱:棉花,甜菜
半干旱:粟,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甜菜,花生
半湿润:冬小麦,棉花,花生,烟草,芝麻
湿润:水稻,油菜,甘蔗,麻类

如谷子、糜子、高梁、芝麻、花生、荞麦、蓖麻、葵花、甘薯、玉米、豆杂、小麦、黄姜、尖椒、柑桔、桃子、樱桃、大蒜、胡萝卜、板栗、柿子、山枣、地瓜、马铃薯等等,具体选用什么品种,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决定。

干旱区(arid zone)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据中国植物地理学家们的研究,中国典型荒漠草原群落的优势种分为三类,第一类矮丛禾草,第二类丛生杂类草,第三类小半灌木。典型荒漠植物以灌木占优势,在石质、砾质和石膏区的极严酷的生境中,植被非常稀疏,在地下水溢出带和河流、盆地附近以及绿洲周围,有时有生长繁茂的胡杨、灰杨、榆等。与草甸草原相比,干旱区植被主要成分的营养价值较高,但较低矮,不便刈割或牛马的放牧;其中大多粗糙具刺,仅适于山羊和骆驼,放牧地的载畜量一般很低。据估计,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鲜草年产量分别为1500—4000kg/h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