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助解析孟子这段话的哲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1:34:28
孟子曰:"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解释这段话的哲理!
速决....
希望可以写得更具体点,稍微长点...

这里解释得极好: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24787.html

孔子名丘,可见孔子对山应该是有特别的感情。一上泰山,就有一处牌坊,名为孔子登临处。也让每一个登泰山的人,在登山的过程中思考一下,孔子登山时的感受。泰山是越登越险,以至于人要战战兢兢,惟恐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在山上,才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渺小。在巨大的泰山面前,人陷入其中,面对山涧巨石,人何以堪?所以说,仁者爱山,在于登山时的爱人类之心,爱生命之心。登山让人感受到人的生命的可贵。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仁者,爱人也。而仁者爱山,非为爱山也,而是知爱人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是登高山而所见者广了,而是登山而见仁,乃知鲁国之不足当,天下之不足当。孔子是见到了仁的意义,爱人的意义,人的生命的意义,才有小鲁、小天下的感慨。什么是天下呢?没有仁爱之心,没有对人的生命的敬畏之心,天下不过是土木磐石而已,天下之重重不过仁爱之心。山下岱庙,入门不远左边有唐槐,右边有汉柏。所谓树种汉时,而人又何尝不是种于汉唐春秋。

人只有到达一定境界,才会领悟到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