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青海包世英的皮影戏《辕门斩子》,感激不尽!!!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1:33:45

约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皮影戏传入青海的大通。民国三十四年大通县有8名皮影艺人,即景阳乡杨进春、杨生辉;洪水沟的杨思明、杨文辉;鲍堡的杨得辉、顾六十二、张举义;谷谷家的包世英。

在青海广大农村,提起灯影戏《辕门斩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本戏的演唱者包世英是土生土长的大通逊让土族农民,自幼喜爱灯影艺术,师从多位名家。其唱腔纯正,唱词清晰,表演以粗犷酣畅著称。在灯影演出兴盛的六、七十年代,其灯影班子足迹踏遍青海农村,深受各族群众爱戴。他演出的《辕门斩子》在全省灯影戏调演中获得第一名。当时的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四晚播出“对农村广播”,每期的压轴戏便是他的《辕门斩子》。以致于农民把周四当成了灯影日,逢周四必听。男女老小聚精会神地听戏,听完后又找磁带录制,人人能唱《辕门斩子》。这本戏讲的是北宋年间,辽国觊觎北宋国土,举兵直逼中原,杨家将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故事。佘太君、杨六郎.、穆桂英、杨宗保为代表的杨家将在历次战斗中屡建奇功,狠狠打击了北辽的嚣张气焰。值得称颂的是杨家的男人们战死疆场后,佘太君亲自挂帅,杨家十二寡妇披挂上阵,同样杀得辽兵鬼哭狼嚎,“撼山易,撼杨家将难”的感叹在辽兵中传开。杨宗保继承父辈的意志,年方二八即赴沙场征战,在两军对垒之际,他却为情所惑,临阵招亲,与穆桂英结为秦晋之好。此举激怒了为辽兵天门阵所困的兵马大元帅杨六郎,于是上演了辕门斩子的好戏。戏里边最精彩的一段是穆桂英单骑救夫,反将公公杨六郎打败,迫使杨家答应了这门婚事。杨家借穆柯寨镇寨之宝降龙木大破了诡秘的天门阵,又一次在危难之时拯救了北宋。整部戏结构严谨,悬念迭起,中间又夹杂北宋名将焦赞、孟良二人的插科打诨,紧张中透出舒缓,严肃中透出幽默。民情风俗、人情礼节尽现其中。戏迷们在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中又采撷到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情趣。比如当穆桂英打败杨六郎之后,焦赞、孟良说到:“怕了,怕了,公公见了儿媳妇(者)怕了。”引得男女老少哄堂大笑。据此,民间在指责农户家违背伦理常规时借题发挥,“杨家门里没大小,儿媳妇夹上公公跑”,内中既有责备,又有认同。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农民通过灯影戏、打搅儿、道情等曲艺获得生活的乐趣,这些脍炙人口的幽默来自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又反过来滋润着人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