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风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关系是怎样的,深入讲解一下,拜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5:18:04
我的老师告诉我,夏季的时候副高与海洋高压叠加,而大陆由于低压强劲受副高影响小,导致形成了海洋与陆地两个气压差很大的中心,使夏季风强盛,所以认为副高的移动与夏季风的移动保持一致。
这样解释是否正确?

希望知道的老师帮我解答一下。
按说受副高与夏季风同步,那么应该副高所到之处夏季风也会很强盛,因而会多雨。而伏旱天气却恰恰相反,这做和解释?
伏旱也是由副高控制啊。这其中到底是什么一种关系。
希望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地区的暖性高气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为若干个孤立的暖性高压,这些孤立的高压,统称为副热带高压。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主要有西太平洋高压、青藏高压和南海高压,其中以西太平洋高压对我国的饿影响最大,是造成我国夏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在副热带高压的不同部位,往往会造成该地区的长期高温干旱,但当条件适当时,有时也会出现局地性的热雷雨;在西太平洋高压的南侧,是台风频繁活动的地区,在它的东风气流里,常有东风波形成并向西移动,影响云贵以东、长江以南地区,发生雷阵雨和暴雨天气;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和西北侧,由于西部的偏南气流从海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当遇到西风带低压槽或低涡等天气系统时,会产生大范围的雨带。据统计,这一雨带在西太平洋高压西部脊线以北的5——8个纬度一带,一般呈东西向。我国的华南雨季、江淮的梅雨期、华北雨季等都与西太平洋高压向北移动有密切关系。这一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的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旱涝。一般来说,雨带停的时间越长,出现洪涝的次数越多,停留的时间短,易出现干旱。

对的,这就是台风形成的原因了

额,忘得差不多了。。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