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那一天》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48:40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看了觉得有点难过又有点触动。
我想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情事。
仓央嘉措深爱着那个“你”,但他是六世达赖,他的一生注定要献给神明,这样的感情是被世俗、礼法所禁止的。所以这首诗既包含着深情又带有着痛苦,他自己明白这是禁忌,但终究又忍不住在那一夜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放纵自己在心底爱“你”。
其实仓央嘉措的很多诗都有一种“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情,唯美柔情又矛盾痛苦。

PS:如果lz喜欢这首诗又喜欢仓央嘉措的话,推荐你去看小春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在网上盛传是仓央嘉措的诗歌,实实在在是一个现代的汉族人写的,却被大多数人误以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最早的出处不是诗集也不是仓央嘉措情歌集。它是一首歌词,最原始的名字叫《信徒》,出自1997年朱哲琴的唱片专辑《央金玛》。其中的“你”既是情人的指称也是真爱的象徵,更体现著执著的信仰。在这首“仓央嘉措情歌”中,对真爱的向往和信仰的执著,二者已经统一起来。它被托付在仓央嘉措的名下,藉助西藏、藏传佛教及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特殊的文化含义及神秘性,强化了对世俗真爱的追求的执著和神圣。诵经、转经、磕长头、转山,是藏传佛教中具有神秘性的信教方式,蕴含并体现信仰的执著和虔诚。“触摸你的指尖”,“贴著你的温暖”等,真切细腻,同时也体现了对“你”的向往和迷恋。
结尾时的那句:“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承接著“仓央嘉措情歌”一贯的宗教叛逆情调,又呈现了追求现世真爱的新宗教色彩。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仓央嘉措成就了这首诗歌,所以,当这首歌被托附到仓央嘉措的名下时,是那麼的妥切自然,仿佛宛若天成。同时,这篇诗歌也重新在世人心中成就了仓央嘉措这个“界世间最伟大的情郎”。

《那一天》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