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创作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41:26
急需!!!!

《三国演义》是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及《通鉴》等历史材料,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而写成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规模宏大的历史演义。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三国演义》是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及《通鉴》等历史材料,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而写成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规模宏大的历史演义。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我是你同班的!给分!我的QQ596840110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叫《逆境人杰》的书,所以知道一点罗贯中的事。嗯,我觉得这需要结合他自身的经历与时代背景,因为据说罗贯中曾在陈友谅麾下做过幕僚,一生不得志甚至连详细资料都没有,但他渴望统一安定,渴望明主、忠臣、良将,所以才倾尽心血写成三国演义——也可以把演义看成他的政治寄托。

********************************************************************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