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清真寺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6:26:12
求泊头清真寺的历史

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位于市区清真街南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回族穆斯林群众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主要场所,也是泊头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尤其是2004年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在泊头清真寺开拍以来,再现了马本斋烈士少年时期在泊头清真寺的成长经历,也再现了马本斋将这里作为主要根据地的战斗历程。
该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寺内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大殿。前庭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各三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0米的二层三蒙班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翘。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四周装有祀字形花梭栏杆,顶部有木质遗雕裙腰板、垂花柱,木作精致。楼两侧各有便门一个,各建筑为重檐顶,相互映辉,华丽堂皇。
中殿由望月楼、南北便门、南北配殿、东耳房组成。望月楼为中院起点,下层为阁,砖砌石墙,饰圆窗,四周以12根方柱筑成围廊,上起四面飞檐,廊柱间加棱形花栏杆;上层为厅,全木结构,外有窄廊,可过人,四周围卐形花栏杆,顶部有木质浮雕腰板,垂花柱。此楼二层三蒙,重檐轿子顶(上层为重檐,下层为单檐),绿琉璃瓦罩顶。三层飞檐的饰物均为绿琉璃瓦制。
望月楼又称班克楼、邦克楼、宣礼楼。望月楼:取望月确定时间之意,逢伊斯兰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见新月进入斋月。班克楼: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礼拜(邦答,即晨礼,俗称喊“班克”),现有钟表,按时间礼拜,不再宣礼。
中庭院两则南北陪殿各六间,且与义学石在一线,面向后坐进数尺,留下较大空间以突出大殿。正面则为三四米高的彩画透雕三屏门—衣殿阁,出四跳斗拱层数多,出檐深度大,薄威华贵。
大殿庭院(丹埠)两边各有汉白玉石桥通向南北讲堂,南讲堂为阿文小学,北讲堂为阿文大学。北讲堂东侧有北跨院,设有沐浴室、烧水间十六间。
丹择上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