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感性和理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10:48

真到有人问的时候还真不好说了,不同的看法也不一定一样,我觉得感性就和飞蛾扑火一样,而理性就会想一下会不会去扑火,只是个人见解,还是自己慢慢想想吧!

理性重于先思而后行
感性重于先行而后思

给你它们的定义就可以了,相信你能理解.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它给人的第一映象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白话文,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这些词可见于康德对于知识的划分,将人的认识能力即传统的理性分成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康德的感性论来理解“感性”:“思维运动的第一个形式是感性,也就是纯粹感性。它的对象是事物和世界的现象,是事物纯粹表现出来的东西——表象”。

理性

意思和感性相对 ,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
[理性]
1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理性认识。
2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失去理性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理性其实是指在理论中依靠逻辑推理得到可靠结论,丝毫没有涉及逻辑推理的前提是否完备的问题。注意:结论的可靠性与结论全体的完备性是两个概念。理性的功绩在于:当前提可靠时,它能使结论是可靠的。一个结论不可靠的理论会有任何价值吗?但是理性并不必然导致结论全体是完备的。事实上,迄今为止,有哪一个科学理论敢宣称自己是完备的?但是不完备并不说明这个理论就“不行”!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享用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如飞机、互联网、电脑、核电站,统统都是不完备的科学理论的成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理论虽然是不完备的,但却是可靠的!歌德尔定理说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完备的理论,没错!可那又怎样?难道我们愿意牺牲可靠性来换取完备性吗?恐怕这世上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