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一种信任的危机 是对生产融资的一种不信任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7:15:59
由于不信任 就难以达成生产上的某些协议

继而出现 供给不足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经济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句话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供给不足是不对的,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不照样把牛奶倒进西西里河,那是供给不足吗?
或许跟楼上说的一样,实体投资和虚拟投资的矛盾

我以为是 信用的自动膨胀,以此造成信用泡沫。

并非供给不足,而是信用膨胀过甚。

实体投资和虚拟投资的矛盾

首先企业融资的目的没变,放宽其融资的条件的根本原因是民众有向金融市场投资的需求。所以,这在过热的金融市场上已经脱离了企业本身信用的范畴。

金融机构想获利,他们用巧妙的方式吹泡沫吸引散户资金,散户只是想着拿钱给金融机构就能赚更多的钱,并没有仔细考量实体经济。你所说的生产融资就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但是你要知道,即便实体融不到资也没有供给不足,恰恰相反,完全是过剩的。从根本上说金融衍生品的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它能一定的解决这种过剩问题。而经济危机是因为这些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吹的太大了。

所以,毫不客气的说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一定要和对实体经济信任扯上关系,也是危机出现后广大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不好(也可以说是对整体经济的不信任)而导致消费低迷,企业生产了销售不出去就断裂了其资金链,然后企业就死了。但这跟你所说的因为对厂家的不信任,所以厂家融不到资根本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