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用车自主品牌生存现状报告及规划建议》 原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0:24:01

数量众多但规模有限。与国外成熟的造车业相比,中国的自主造车者整体上呈现出数量众多却规模有限的局面。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重组整合已不可避免。

增长迅速,但产品集中于低端市场。2006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市场份额达到27%。但自主品牌的市场仍持续徘徊在低端市场,在中级车市场,自主品牌并未被消费者接受,技术和品牌的两大问题成为自主品牌产品结构提升的两大瓶颈。

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技术、性能、质量差距拉大。自主品牌在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上从行业整体到产品个体均与合资品牌差距明显,显示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是整体技术平台和系统管理的差距。

缺乏整体品牌规划,品牌差距巨大。专家指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系统的品牌规划,不但影响品牌形象的建立,还威胁到可持续发展。

溢价能力低下,价值差距明显。“低品牌溢价能力”、“低利润产品占据企业市场”是自主品牌获得市场的最根本手段,而这一策略获得的临时繁荣最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无法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同时对抗风险的抵抗能力薄弱。

利润微薄差距悬殊。专家说,中国自主品牌的销量激增是以牺牲利润空间为代价的,自主品牌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利润的微薄,单车利润与合资产品呈十几倍至几十倍的差距。整体利润的下降使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艰难,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充满疑问。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