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出便思归 出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3:43:27
知道的尽快说 俺急着用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心路历程初探
  写 作 提 纲

  论文要点:

  一、 引 论 部 分

  导入话题,引发对陶渊明由四度出仕而最终归隐田园心路历程的思考。

  1、陶渊明简介:四度出仕之后选择归隐田园。

  2、提出问题: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

  3、就其归隐田园之心路历程表露本人观点,转入第二部分。

  二、 本 论 部 分

  从不同角度探讨陶渊明由出仕而最终归隐田园之心路历程:

  1、史学角度而言,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看陶公的归隐因由。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在江西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先祖陶侃曾任大司马,后因家道中落,才生活困顿。

  年轻的陶渊明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立下大济苍生的抱负。而在封建社会,想要实现抱负,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入仕为官,治国平天下。但是,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阻碍了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进身的机会,做一个能治国平天下的大官成了他毕生无缘的梦想,所以他一直不愿为官。直到29岁,因生活所迫,他才开始做一些小官,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直到41岁,任彭泽令80天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辞去官职,从此过着躬耕归隐的生活,成为中国隐逸诗人之祖。

  2、文学角度而言,文如其人,从陶公部分诗文管窥其心路历程。

  (1)传统的儒家思想使陶渊明坚信“学而优则仕”,他想在官场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由此写了许多体现其抱负的诗文,如(《桑卯岁始看怀古田舍二首》《荣木》《饮酒二十首》等。但是,当满怀抱负的他进入官场,又不得不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暗流涌动的现实。因此,在四度出仕后他选择了归隐,他的归隐一定程度上是无奈的。

  (2)陶公在归隐之后并没有完全的归于“沉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是一个人”,他将自己难酬的壮志寄寓在了最能言其志的诗文里,他那“济苍生”的理想犹如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燃烧在他心中,《桃花源记》和《咏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