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什么器官产生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50:10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 是由于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愤怒是个人的意愿遭到挫折或对客观事物不满时,为寻求心理平衡而进行的情绪释放。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例如希望破灭,失败,不公平,身体受约束,言论遭反对,权利受侵犯,嫉妒,受人侮辱,受骗,失恋,疾病,疲劳等,都可以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产生愤怒。另外,心境不佳,或脾气急躁的人,也易发怒。人在发怒之后,常有一种舒畅、欣快的感觉。这是由于体内的郁积、不满、怨恨、不平等得到迅速释放的缘故。
一般来说,愤怒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储能(不满、气恼)阶段。其心理特征为愤愤不平,波澜起伏。(2)裂变(愠怒、激愤)阶段。其心理特征为激动不已,情不自禁。(3)爆发(暴怒、狂怒)阶段。其心理特征为剧烈震荡,丧失理智。其中,第一阶段具有干扰性,可引起人们心理、生理正常功能的紊乱;第二阶段具有损伤性,可导致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损害;第三阶段具有破坏性,可造成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导致猝然死亡。
愤怒时的生理反应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愤怒实质上是人体为了紧急自卫而采取的一种“应激”状态。形成这种应激状态的生理改变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呼吸加速加深(可达20~23次/分),心跳加快加强(可达180~220次/分),血压升高(收缩压可达230毫米汞柱),血糖上升,外周血管扩张,消化道痉挛,肌肉紧张度增强,视力、听力高度敏锐。这是“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肾上腺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陆续受到一些特殊酶的破坏,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异常指数逐渐恢复正常。这是应激反应的第二阶段。如应激状态仍得不到缓解,应激时间过长或过于强烈,则可能出现第三阶段,即肾上腺髓质中的激素严重枯竭,心脏难以继续超负荷工作,机体承受不了这种超越极限的高度紧张而衰竭,便会导致猝然死亡。
愤怒对人体的损害
《内经》指出:“怒伤肝”,“怒则气上”。人在发怒时,由于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可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故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脑中风。若已患有上述疾病,再经常发怒不止,则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盛怒还能扰乱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导致胃溃疡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发怒还能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据临床调查显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多有愤怒情绪被压抑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