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否有解说任何事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23:24:58
关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否有解说任何事物?
还是仅仅只是表达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需谨慎的控制科学需求?

如果说,由于霍桑实验的设计过于的不完整导致整个实验无法表达任何东西,仅仅只提醒大家在做社会科学研究时必需严密控制实验。
对于以上的说法,你有什么见解?

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是指1924 年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力公司霍桑
工厂所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者系统地改变照明强度,目的是确定工厂的最
佳照明条件,借以提高工作效率。结果,不论照明增加或是减少,工人的工
作效率都在逐渐提高。后来才发现,这是由于工人们觉得参加实验是厂里在
关心他们,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里,很明显被试者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从而影响了反应变量。与霍桑效应相类似的是安慰剂效应。有时,医生开给
病人的“药物”实际上并非是药物(如维生素片),但当病人相信那是有效
的药物,服用后也产生效果。这是病人心理作用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凡是
在以人作被试者的任何研究中都可能出现霍桑效应或安慰剂效应现象。被试
者对指示语的理解、参与实验的动机、焦虑水平、有关经验、以及当时的心
理、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数量。而被试者的反应成
绩又会影响主试者的行为。这种相互作用有的是不知不觉地在进行,主试者
往往没有察觉到。因此,主试者给予被试者的某种处理,所获得的不一定就
完全是此处理所引起的反应,自变量也不一定只是主试者加以操纵的那个自
变量。
总之,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人类被试者)都是具有主观能
动性的。主试者用指示语规定被试者的反应,试图控制额外变量,使因变量
的变化成为自变量的一种效应;但与此同时,主试者与被试者又可能以某些
干扰实验的方式不知不觉地相互作用,使额外变量成了实验中的自变量,从
而混淆了实验结果。这是心理学实验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的另一个特点。

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