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于焚书坑儒相同的事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6:28:32

1933年5月10日,当时的德国法西斯下命令,凡是不合他们口味的书都要焚毁,从而掀起了一个全国焚书运动。为了使人们不要忘记这一历史教训,几年前,在新修复的柏林中心的国家图书馆广场上,用厚厚的防弹玻璃开了一个天窗,任何人经过这块地方,都可以从脚下的天窗里,望到一个打着灯光的地下藏书室,四壁书架完全空空的,路旁说明上写着,何时何年国家图书馆发生的焚书丑事。

  在这焚书70年的纪念日里,德国书店里摆着好多本新出的回忆录,介绍当时焚书的惨景,列出了被焚书的书名和地名。有一位女学者碧尔吉悌.爱波尔特专门介绍了当时焚书的参加者不只是纳粹分子,还有大学生和教授们,并把这行动命名为“焚判”(Feuerspruechen),显得非常理直气壮。

  我仔细地看了被焚书的近百个作家名单,有很多是我知道的,如:剧作家布莱希特(1898-1956),苏联文学家爱伦堡(1891-1967),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86-1950)(中国辞海里面写的出生死亡日子和笔者掌握的有出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德国作家汉里西.曼(1871-1950)、哲学家马克思、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德国政治家考茨基(1854-1938)等等。

  在焚书之前,虽然统治者列有详细名单和书名,里面包罗万象,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物理学家等等,但是到了各地方上,地方领导又根据自己的恩怨喜好,增加了不少,尤其是犹太人和共产党人的书籍。

  总之,有一点与阶级斗争有关的书籍,全部是禁书。由这里可见,当时的法西斯政权圈养了一批专门找问题的知识分子杀手,美国当时的《新闻周刊》(News Week)称这一行动为“Holocaust of Books”(书籍的大屠杀)。

  知识分子可以是独裁者最好的帮凶,也是统治者最害怕的对象,1933年,德国法西斯之所以采取这一焚书判决,是怕知识分子受影响,他们说:“我们虽然掌握了国家政权,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大学。精神还在威胁着我们。”幸好的是,这“焚判”还没有把群众总动员起来到德国家家户户,可是,那时的精神震动,就是到现在,你只要进入到德国圈子里,从他们的字里行间,还可以感觉到、摸得到法西斯留下的影子和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