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恶则退为夷狄,夷狄有善则进为中国”这话是谁说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1:30:57
马戎的《民族社会学》里看到的这句引语,说得是挺有道理的,不过不知道语出何典?看起来似乎不像是古语,有谁知道么?

古人讲:“变夷为夏”,孔子作《春秋》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瞿太素在《职方外纪小言》提出:“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

  “凡是接受中原‘教化’的人就被认同是‘文明礼仪之邦’的‘天朝臣民’”。‘化外之民’则是需要教育开化的生番。”

  “所谓中国有恶则退为夷狄,夷狄有善则进为中国。”

  “有教无类”,“用夏变夷”。

  中原王朝的皇帝、学者和民众把已经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其他族群看作是“化内”,对他们比较平等,对那些仍处在“化外”的族群虽然采取歧视态度,但是这种歧视的基础是“文化优越感”而不是“种族优越感”。在这个优越感的背后,实质上仍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辩证的观点,即是始终承认“化外”可以通过接受中原的“教化”而转化为“化内”。在这种“有教无类”的族群观基础上,中国文化传统认为中原王朝的使命就是通过“教化”而不是武力使“生番”成为“熟番”,成为“天朝臣民”,并最终实现理想中的“世界大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夏中有夷”,“ 夷中有夏”。

  “华夏之无君、不如狄夷之有君。”

韩愈说的,原话是:“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似乎是指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