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体的定义和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0:28:57
请问诗歌中的童谣体具体定义和特点是什么?请告知出处,最好是有某本书中提及的,谢谢。

童谣体,应该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於没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谣。传统童谣属於民间文学之一,应该是包含在民谣中基本上童谣没有很明确的范畴和界限,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都可以归类为童谣。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每一个婴儿一生下来,不论是在母亲怀抱里,还是在摇篮中,都会在温馨的童谣陪伴中,快乐的成长;可以说,童谣是人的一生里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

童谣 - 具备的特质
童谣
一是语言平白易懂。童谣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童谣自然要平白如话。请看胡木仁的童谣《娃娃长大了》:
裤衩,短了。
鞋子,小了。
妈妈,笑了。
娃娃,长了。.整首童谣,只有十六个字,语言平实,孩子一听就懂。

二是声韵自然活泼。童谣和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它十分讲究节奏和韵脚。这是因为唯有强调音韵之美,强调音乐性,孩子才能琅琅上口的记诵。如金波的《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一串一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金波这首童谣,一韵到底,给孩子一种音乐美的感受。

三是句式短小生动。中国古典童谣,大多以三、五、七个字为一句,其句法以“齐一式”和“长短式”为多。新文化运动以后的童谣,出现了“自由式”,句式更为活泼多样。那么,什么叫“齐一式”呢?就是整首童谣,以两个字一句为方式叫“二二式”;三个字一句为方式叫“三三式”;四个字一句为方式叫“四四式”;五个字一句为方式叫“五五式”;七个字一句为方式叫“七七式”。那么,什么又叫“长短式”呢?即整首童谣,以“三五、五七、三七、三五七”的方式表现出忽长忽短,这样的作品,叫作“长短式”。那么,什么又叫“自由式”呢?即整首童谣,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不管是什么形式,童谣都短小精悍。如刘育贤的《过山车》为“三三式”:
上天了,入地了,
腾云了,驾雾了。
过山车,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