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从经济学角度怎么解释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40:45

这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贵上极 就是这个东西很好 很值钱 大家都来生产 于是越来越多 当产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时 就成立消费者站主动了 即为买方市场 消费者当然希望出低价了 于是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 物以稀为贵 一种商品平时不起眼 于是生产的人很少 当真正需要时就很难找到
此时卖家就占据主动 即为卖方市场 卖家会出高价

这句话见<<史记 货殖列传>>

它的原意是商品的价格贵到一定程度就会贱,贱到一定程度就会贵.

从经济学上看,它反映了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反映了价格和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楼上的都解释的很好了)

补充下了:

从哲学上看反映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陶朱公(范蠡)《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这一段讲的是货物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货物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比,反之供给过多,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升。价格的涨落有一定限度,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因需求的饱和而下跌;相反,下跌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出现反弹。所以,“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是商品交换中的最基本规律。

从经济学来说,就是:某种财物就算使用很广泛,但是他可以大量生产,供过于求之后,他就会贬值。相反,这种财物就算用途很少,但是它却也非常稀少难得,那么它也会变得很贵重。举个例子,金属铝在十八世纪的时候比黄金还要贵重。因为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相等量的铝的冶炼造价比黄金还要高许多。但是现在金属铝可以大量生产,它的价格就会下降了。

拿股票来说,价高的本来是好事,但它的价格一直涨涨到特别高时,别人就会觉得它已经高到极限,只能跌不会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