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08秋冬学期《政治经济学(专题)》课程在线作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0:43:56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市场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体现哪几方面的内容
A. 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B. 维护市场秩序
C. 对外部效应进行调解
D. 制度创新
E. 发挥财政的积极功能
满分:2 分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有哪几大类?
A. 财政政策的运用
B. 货币政策的运用
C. 存款准备金政策
D. 收入分配与福利政策
E. 汇率政策
满分:2 分
3. 企业经营机制主要包括
A. 决策协调机制
B. 动力机制
C. 约束机制
D. 科学管理机制
E. 人才开发机制
满分:2 分
4. 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有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D. 行政立法手段
E. 开放政策
满分:2 分
5. 邓小平经济理论
A.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B.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D. 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
E. 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
满分:2 分
6.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面临的困难有
A. 底子薄,条件差
B. 传统观念的束缚
C. 就业压力大
D. 干部政策的阻碍
E. 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低
满分:2 分
7.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有
A. 外延型
B. 粗放型
C. 内含型
D. 集约型
E. 混合型
满分:2 分
8. 竞争机制对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有
A. 能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
B. 能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地区各部

一、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同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和“十年规划”(即《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两个规划的实现,使我国科学技术有了较全面的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文革”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邓小平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得到重视,知识分子政策得以落实,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2.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以此为指导,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第二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