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6:01:3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安全保险制度。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其中,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基本医疗需求在物质上给予社会性帮助和保障,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社会救助是对无劳动能力或失去生活来源者,以及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者给予的物质帮助,从而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医疗权,是对低收入群体提供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社会福利对社会成员提供服务保险、设施保障,提高社会所有成员的福利水平,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优抚是对那些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而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在物质上给予优待和抚恤,安置是对复员退伍军人在生活和就业上给予妥善的安排和照顾,优抚安置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运行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与完善状况又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在覆盖面、资金规模和保障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只有大约10%的人口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当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社会保障的高水平、高标准。当前,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扶助困难群众,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凝聚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社会成员实实在在地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如何健全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