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恶心》中 说的 德 罗尔邦 是指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7:52:31
百度了 没搜到 是不是 翻译的问题?

《恶心》的文字是我喜欢读的,与加缪相比,加缪的文字是浓缩过的,干净,一笔带过,“高栖在枝头”,把人物的整个心理都透视得酽酽实实,可是,加缪的文字同样有着一种炙热的冰冷,带着省视的目光,有时让人透不过气来,它象一盆冰冷的水泼向你,它浇着了你,冷冷地刺激着你的皮肤,你有些难忍,时间一久你就能体会到那团燃烧在骨子里的火,它在燃烧...某个时刻特别需要这样...某个时刻象萨特这样的文字读得你更有意思一些,有种难得的诙谐与幽默感,疯疯癫癫的,却感觉到那种毛躁感,粘贴在生活表皮的,仿佛从空荡的个人的街道走进了一家喧闹的杂货铺,有一种身在其间的纠缠与繁复......

他给人吃的是一个大火锅,热热的,沸腾的,喧嚣的,毫无顾忌的......火锅的最底处铺了层东东。你要吃,先得把上面的都啃光吃光......才可能直抵它的味蕾深处,亦即小说写的——恶心。

这是《恶心》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我并没有觉得它恶心,它是人恶心之后呕吐出来的状态,并非梗在喉咙深处吐不出非得咽下去的那些疼楚,它就象一个人不舒服了,然后快乐地喊:我恶心,我恶心,我恶心,我很恶心,我很很恶心.......就这样,这就是《恶心》,所以,我读得很愉快。我怀疑我肚子里那些想呕吐的东西都在这种毫不世故地快乐喊叫声中一同蒸发了。我仿佛看到了它们蜂拥而出的盛大场面。这样不是很好玩吗。这样不是我一直所期待着吗,我在这个礼拜天下午读到了恶心之后的痛快淋漓。

《恶心》没有什么具体的情节,只是“我”这个研究历史的,在布维尔所呆的一段时间。我读了一半,才知道它是小说,原来就是小说——《恶心》。一些片断的叙述,意识流的,这个,我喜欢,一个人在一个城市满无目的地漂流,我就是这样地在布维尔四处游走。

写布维尔下午时光那一段特别有意思,是个礼拜日的下午,一群礼拜天的人们与一个礼拜天的城市.......

写这个不大城市的各种风景推积成的“我眼中”的——世风幻象,守规矩的职员们,两个不同街区人群之间明显不同的气质,咖啡馆,我每天上午工作的图书馆,餐厅里风骚的老板娘,有家“我很喜欢的,有种玩世不恭,玩冥不化的神气”的小店开在全法国最昂贵的教堂面对,百货公司前喜气洋洋的各式人群,海滨风景,码头仓库......

最后听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