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2:02:34
2.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3.请仔细阅读第④节,看看济南与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怎样的感受?4.作者在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举例子来说明其表达效果
《春风》老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的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

1.不同点: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相同点: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2.首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第一段的“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相衔接
其次起对比作用,用长而晴美的秋景突出济南与青岛的春风的粗猛,让人理解到“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属于先抑后扬。
3.特别觉得难堪。听惯了风,怕风。使“我”坐卧不安,常常打断"我"的希望
4.比喻: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夸张: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
拟人: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
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启发了读者的想象,使文章生动活泼,令人记忆深刻。

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应该仔细的阅读啊~~

初中教育?这是那个白痴出的题?初中生哪能答好这种题?还不是老师做题学生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