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 (古诗 词翻译/解释)1~10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21:42:28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小雅•车辖》)

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大家帮忙翻译/解释下! 小弟我 再 这 谢谢 l!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这成语可以有两种说法:
一是"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攻错)"
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攻,磨治。错,磨刀石。玉:美好珍宝。
意思是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别国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小雅•车辖》)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