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心理活动课感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3:25:09
急需一篇心理活动课感言,要800子左右,谢谢大家!

《人间碰碰车》心理活动课上,当进行到让学生拿出心愿卡对自己喜欢的人或曾经有过矛盾的人写几句心里话这一环节时,学生们纷纷埋头在舒缓的音乐里一“吐”为快。巡视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孩写了这样一段话:“XXX,对不起!我不应该在前几天踢球时把球砸到你的身上,让你当时痛得弯下了身子。这几天,我觉得你不理我了,我心里很不好受。希望你能原谅我!……”多真诚的一段内心表白!多有意义的一次教育机会!随后的交流时间,全班学生纷纷拿着自己完成的心愿卡去互赠,教室里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温情,我看到那个小男孩在犹豫,于是走上前去轻声对他说:“勇敢点!你会快乐起来!”终于,他走向了那位曾经与他有过“碰撞”的同学,只见他满脸通红,一脸愧疚地对那位同学说:“对不起!……”说着说着,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开始泣不成声。此时,那位曾被他伤害过的同学伸出了双手,紧紧地抱住了他并不停地安慰他说:“别哭!别哭!我们还是朋友!”两人久久地抱在一起,喜极而泣。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凡物不平则鸣”,孩子们把自己生活里的酸甜苦乐,通过有益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消极的情绪得到及时的渲泄,说明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对生活的理解是善意的。一个预设的心理活动环节,不经意间消除了学生间的隔阂,化解了学生间的矛盾,这不正是心理活动课的最高境界吗?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继学习之后的主要问题之一。“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邹弘语)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发展儿童的社会能力,满足儿童的社会交往需要,使儿童获得稳定的社会支持和心里安全感。当彼此有了隔阂或矛盾时,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有彼此的理解,才能表达关心和感情,才能共同解决冲突。
具有发展性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堂活动课的设计只能给学生提供有限的指导,而学生心理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次实践方可形成。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到了三年级,他们开始显示其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他们“自主”“自理”又很“自我”。当同学之间一发生矛盾,作为当事人的他们就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能正确地解决矛盾,此时的学生烦恼,作为“调解员”的我也烦恼。静心思考后,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及时捕捉现象,抓住各种教育时机,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尝试和实践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