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赛龙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1:16:1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包粽子吃,有些地方还要举行龙舟比赛。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距今2300多年前的一位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立志要为国家建功立业。长大之后,屈原以非凡的才华,得到了楚国国君的重用。他主张改革内政,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受到百姓的欢迎。但是,这些措施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利益。他们在楚王面前挑拨离间。昏庸的楚王不辨是非,免除了屈原的官职,并把他流放到边远的地方。有一天,屈原在沅水边遇到一位渔夫。渔夫说:“你为什么不与那些贪官污史同流合污,来保住自己的官位呢?”屈原道:“我宁愿跳入这滔滔的江水中,也不能让自己的人格蒙上一丝灰尘!”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首都。听到这个消息,屈原痛苦万分。五月初五,屈原怀抱青石,悲愤地跳入滚滚的汨罗江中,以死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当地的百姓听说屈原自沉汨罗江后,都争相驾驶小船,在江上往来穿梭,希望能打捞上屈原的尸体,但是最终未能如愿。为了使屈原的尸体免受鱼虾的咬食,大家就用箬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喂食鱼虾。

后来,每逢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这个习俗世代流传,直至今天。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