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随想体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7:21:55
求求各位大虾

节日,鼓总给人带来欢乐,其实,古往今来,鼓又演绎了多少爱恨情仇,铸就了几多风情绝唱。发人慨叹,启人遐想……
鼓与鼓手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耕者歌者。从茹毛饮血的亘古洪荒,到飞天揽月的现代文明,鼓与鼓手们就踩着激越或沉重的鼓点,迈着快乐或忧伤的步履亦步亦趋,穿越厚重的历史风尘,迤逶而来。鼓是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记载的乐器礼器之一,在考古活动中,发现了祖先们创造的大量石鼓、钢鼓等实物。即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鼓”字,也是从古老的象形文字沿袭演变而来:右边一个快乐而卖力的鼓手,叉开双腿,高扬起鼓槌,倾身投入地敲打着支在鼓架上的鼓—————“口”,这便是鼓的最古老而真实的见证。我们睿智的先人们,不光以这种极富想像力又极富形象感的方式告诉他们的后人,鼓的存在,同时,还告诉他们的后人,使用鼓这种东西需要鼓槌鼓架,鼓手需要特别投入和卖力,才能进入鼓之最高境界,也才能奏出鼓之最强音。现在,非洲大洋洲某些仍生活在混沌蒙昧中的原始部落里的生灵,他们远遁现代文明,除了自己,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却知道制作各种各样的鼓。他们用鼓声与亲人村邻们互通信息,倾诉心中的快乐、痛苦和惆怅。
从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到我国黄土高坡的威风锣鼓;从马德里圣诞夜狂欢的皇家乐队到非洲土著的叮咚手鼓……我们说鼓已成为全人类最能熔大雅与大俗于一炉,最富有人民性世界性的乐器一点也不为过。
古今中外,鼓与鼓手们往往又与壮怀激烈,英勇无畏息息相关。两阵对垒,“擂鼓进兵”时,鼓是战斗的号角,鼓手则是豪气盈天的战士。“击瞽鼓兮被犀甲”,“五更鼓角声悲壮”,“渔阳颦鼓动地来”隆隆的鼓声,相伴多少英雄志士金戈铁马,取义成仁。隆隆的鼓声,惊天地,慑鬼神,成就了多少英雄儿女精忠报国、血染沙场的丰功伟绩。
一代代英雄的壮歌,也正是通过这延续传承的鼓声薪火相传。在我国的近代史上,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涌现了无数“王芳”式的英雄儿女,他们手拿竹板,腰挎小鼓,活跃在烽火连天的战场,小小的战鼓给战友送去慰藉和力量,使敌人闻风丧胆。小小的战鼓连同我军几代文艺战士的功绩,一起书写在共和国的高高飘扬的旗帜上……
我国人民对鼓情有独钟,还缘于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沿革中,鼓是法律、公平、公正的化身。曾几何时,我国县、府(郡、道)省等衙门直至皇城的刑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