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贵阳市西南环线规划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9:23:28
就是具体实施的方案图纸,

西南环线一期改造工程包括:西南环线一期主线及联络线,主线道路起点为花溪大道中曹司大桥桥头,经小河接二戈寨富源路,全长6.33公里、宽36米;联络线起点

接花溪大道,终点在兴隆城市花园处接主线,长1.27公里、宽20米。道路全线设车行桥共13座。

据悉,工程预计今年7月开始动工,明年9月完工,西南环线一期改造工程总投资达7.5亿元。

1寻觅顺元城城门

贵阳有城始自元朝,称顺元城,城垣狭小,其范围东起老东门,西至大西门,北达钟鼓楼(今勇烈路路口),而到今大南门,城垣范围大部分属于南明区,
明朝洪武十五年,第一次大规模新建贵阳城,周围九里,建有武胜门、朝京门、圣泉门、柔远门、德化门。北面已抵今喷水池,而且还建有城门月楼、水关等设施。第二次大规模兴建是在明末天启年间。后增五门,贵阳城的形状南北长,东西短,如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本文所列的图片基本在些范围内。据清道光《贵阳府志》记载,贵阳全城街巷共123条,内城街道80条,外城街巷34条。以大十字为中心,由大十字通向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的5条大街构城的经纬,将内城分为四片。(见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规划历程》)
民国初年,废除清代巡抚、布政使等职,贵筑县属地并入贵阳府亲辖地,人口增近十万,虽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但基本上保持清代的格局。何静梧等先生的《贵阳掌故》记载,民国年间,贵阳街道有三次变化,第一次是周西成主黔政时,民国十五年(1926)贵阳成立了贵州公路局,随后,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建工程。伴随而来的是,拆城墙、修马路,街道拓宽,城门拆除,民房改变或搬迁。第二次是1939年“二四”日军轰炸后,开辟火巷,拓宽道路,以利疏散。贵阳市有137条街道。第三次是杨森主黔政时修块石“高级路面。”一是今之省府路,二是中华路。解放后,1951的统计,贵阳市当时有街道318条。

2戏说贵阳之音--文琴戏

3白云风筝节上放飞3600米长龙

“通天白云龙”是世界上最长的龙类风筝。目前“通天白云龙”扎制已完成15道工序,国际风筝会期间将正式亮相,有关方面拟同时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通天白云龙”由中国风筝艺术馆馆长、贵州风筝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