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从1998年到2003年的贴现率是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44:32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换言之,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是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储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1998年至2003年美国贴现率如下:
  1998.09.29 -25 5.25%
  1998.10.15 -25 5.00%
  1998.11.17 -25 4.75%
  1999.06.30 25 5.00%
  1999.08.24 25 5.25%
  1999.11.16 25 5.50%
  2000.02.02 25 5.75%
  2000.03.21 25 6.00%
  2000.05.16 50 6.50%
  2001.01.03 -50 6.00%
  2001.01.31 -50 5.50%
  2001.03.20 -50 5.00%
  2001.04.18 -50 4.50%
  2001.05.15 -50 4.00%
  2001.06.27 -25 3.75%
  2001.08.21 -25 3.50%
  2001.09.17 -50 3.00%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