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购买力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9:36:08
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是大致是10:1,可是有人说1元RMB与一欧元基本是等值的,那么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我去欧洲留学,那么我从家里拿来的100元RMB只能兑换10欧元,那么欧洲的物价对我来说是不是太贵了点(事实也是,要不为什么那么多留学生要去打工),而欧洲人来中国,咱的物价是不是相对于他们也太便宜了一点?假设我在国外每个月挣它个两三千欧元(在欧洲算一般水平吧),那我全寄回国内给家里人用岂不是发了?
那么照这个情况,汇率是谁定的呢?定这个汇率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不知道这样说大家懂不懂...本人表达能力有限...只能拿点分赏下回答的人了...

对于汇率和物价的关系,汇率是通过货币的含金量来转换的,当然还有政治 、投机等因素等在里面操纵。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欧元在发行和人民币等面值的货币的时候,因为欧洲的黄金储备量是我国的十倍,所以简单的汇率关系就是一欧元兑换十园人民币。
关于物价又和当地的购买能力有关了,根据人民一般的收入水平来计算,对于生活日常开支的支付额度商家是经过巧妙的计算的,他们会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尽量牟取最大收益。
通俗的说,比如我国现在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为20万每人每月,也就是说我们的薪水是现在的一百倍左右,那么同样,物价也会提升相应的倍数。假设此时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不变,就会出现在我国消费会相对比在欧洲消费支出更多的钱。这样的话我们在国内挣钱去欧洲或者国外消费就会感觉很爽,但是这种情况会导致国内的消费低迷,购买欲望减弱,相反对国外的消费情绪高涨,进口也大大增加。最终导致国内行业不景气,失业率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迫使人民币贬值,国际购买力减弱。
汇率可以是市场定的,也可以是政府制定。我国以前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就是为了在经济活动中提升人民币的竞争力,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在出口大增的情况下,虽然国家储备大增,人民币受到升值的压力,但是汇率不变就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我国人民劳动生产的产品由外国人来享受消费,同种商品我们却消费不起。如此下去国家的储备必然大增,在这种情况下必然的结果就是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一般地说,在信用货币流通下,汇率决定基础是两种货币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在汇率决定理论中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其中之一:人们只所以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发行国具有购买力,外国人只所以需要本币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具有购买力。绝对购买力平价:某一时点的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各自发行国家中的实际购买力决定的(物价指数)。相对购买力平价: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是由于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变化而决定的,变动趋同一方向且幅度一致汇率不变,如果方向不同或方向相同而变动幅度不一则汇率会发生变动,表现为物价指数的相对变动。 缺陷:仅考虑贸易品价格,仅考虑国际收支的经济常项目。
你提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问题,①购买力是所有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价格,一些商品便宜,一些商品较贵,一般地说,国外日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