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时期保幕府各番的“大义名分”为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11:19:26
日本历史上 天皇作为神人合体的象征。地位尊贵,为国家象征元首。
室町时期,足利一族对抗天皇,都需要另立北朝天皇。以正“大义名分”
幕末时期,长萨等番利用天皇方提出“大政返还”,符合大义
而保幕方没有再立新帝。对抗天皇就属于谋朝篡位,犯上。
虽然都是为了各自利益,但是没有合理的口号就是出师无名,
保幕派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如何保证“大义名分”

“大义名分”在日本历史进程中是很重要的,任何行为只要掌握了“大义”的旗帜,就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但是这个“大义”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南北朝时期,南朝北朝分立,按理说大义在南朝一边,但是北朝另立光明天皇,也号称“大义”,但实质上仍然是谋反而已。所以大义只是一个政治口号,并无绝对,敌对双方要找到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的说辞,总是不难找到的。

幕末时期,派系林立,倒幕派主张“尊王攘夷”、而幕府则采取“公武合体”来对应。利用加强幕府和皇室之间的联系(比如联姻)等手段想以此来证明自己与朝廷是一体,治理天下是正当的。这是双方的大义之所在。

后来萨长等强藩接到明治天皇密诏准备发起武装倒幕,幕府将军则以主动交出政权来避免和拥有大义名分的倒幕派正面冲突,这就是“大政奉还”,所以大政奉还并不是倒幕派的大义,只是德川庆喜的一次缓兵之计而已。但是倒幕派并未因此而松懈,仍然派兵包围了皇宫,拥簇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复古”,幕府将军逃出京都退往大阪。之后幕府不甘心就此失败,从大阪纠集兵力向京都进军,打出的旗号是“解救天皇,铲除奸臣”,结果在伏见、鸟羽之战中被明治军击败,庆喜逃往江户,政府军乘胜追击包围江户城,最后德川庆喜投降,德川幕府垮台。

所以,在倒幕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倒幕派的大义是“尊王攘夷”,幕府的大义是“公武合体”,在倒幕战争中,倒幕派的大义是明治天皇的密诏,而幕府的大义则是所谓“解救天皇,铲除奸臣”。“大政奉还”并不属于双方的大义旗号。

分少,问题冷僻,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