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个问题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30:48
1.文中运用( )修辞手法,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 )
2.文中第三段以“人”论述的语句是“ ”,这是从正面进行论证。
3.“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说法是否有道理?请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体会或感悟.

回答的好就给分,回答的不要太深奥,初一的水平就可以了

1.文中运用(排比 )修辞手法,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都不为世人所知)
2.文中第三段以“人”论述的语句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是从正面进行论证。

3.“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说法是否有道理?请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体会或感悟.

.“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说法有道理。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我们现在不经风雨,将来也会一事无成。

1 排比 经受磨难

2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有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才需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