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0:45:23
详细

一、汉字的特点(六个特点)
① 从书写形式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汉字的笔画有秩序的分布在一个平面性的方框里,这是汉字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特点;音素文字的字母在构词时是呈鱼贯式线性排列的。
② 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传统上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统一的,汉字有见形知义的特点。有的字从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如“人”、“山”、“火”,有的字可以从它的组成成分猜测出大致的含义,如“林”、“看”、“从”,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可以大致推想出字义类属,如“江”、“河”、“湖”都跟“水”有关,“树”、“松”、“柏”都跟“树木”有关。不过,随着汉字的发展,古代汉字在经过隶变、楷化之后,字形显义功能已经不是很明显,许多字的形音义之间的理据要经过一定的分析以后才能看出,而且相当一部分字的字义跟字形之间已经失去了联系。
③ 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
汉字和音节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音节往往对应
多个汉字(同音字),有的汉字也可能对应多个音节(多音字)。可见汉字从文字体制上不同于音节文字。而这一点就保证了汉字长期稳定的发展。

④ 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因而在汉语的书面语中分别语素是较为容易的,分别词就较为困难些。
⑤ 从汉字自身来看,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⑥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汉字跟语音的关系并不密切,跟意义的关系较为密切,这就使得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汉字的这一特点,就时间来说,对于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是有利的;就空间来说,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超方言的特点。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① 字体(不同于书法上的艺术流派)
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 ↓ ↓ ↓ ↓ ↓
殷 商→西周→战国时秦国→秦朝→秦朝—三国→魏晋以后

② 甲骨文
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成批的成体系的较为成熟的文字,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因1899年在河南安阳附近的小屯村商朝